首页 >> 技术支持 >> 核酸“单基因阳性”是什么?导致实验室检测单基因阳性的原因有哪些?
核酸“单基因阳性”是什么?导致实验室检测单基因阳性的原因有哪些?

本文转载自检验医学网

据报道,11月1日17点,北京市朝阳区接昌平疾控部门通报,2名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分别呈阳性和单基因阳性。

    

核酸检测结果为单基因阳性?这个术语一出来,就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核酸检测千万次,之前为啥没出现?单阳又该咋解读?



图片

核酸检测到底咋工作?

  

“单阳结果几率一般比较小。”从事核酸检测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工作的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天隆科技创始人彭年才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核酸检测中,是用荧光来报告究竟是否阳性,不同颜色的荧光代表一个靶标,“单阳”意味着当时只有一种荧光进行了“报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中,明确对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了规定: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的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新冠病毒核酸。‍

  

那么,为什么新冠病毒的核酸一来,就能发荧光?


指南中指定了特殊的匹配“引物”,是针对新冠病毒基因组中特有基因设计的(选用两种新冠病毒报告基因:开放读码框1ab和核壳蛋白)。引物就像“卧底”,去和“敌人”新冠病毒“对暗号”,一对上就激发荧光。

image.png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文件截图


荧光微弱,为了避免误测,荧光PCR设备通过实时监测核酸扩增过程中目标荧光上升的曲线规律(被称为Ct值),如果规律与标准品(新冠阳性)比对符合特征,就报告阳性。


两个靶标,意味着在这个侦查体系中,派了两个“卧底”。



图片

“单阳”是不是报告错了?

   

但从结果上看,“单阳”意味着两个“卧底”给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一个阳性,一个阴性。


这个“分裂”的答案是不是因为检测体系出了问题?


彭年才认为不太可能。他表示,针对自动化的核酸提取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叉污染、温度边缘效应、荧光检测通道串扰等多个难题,国内的领头企业和研发团队已经研制出了具有核心专利的技术,也在美国、欧盟等获得了专业认证。


在核酸检测的质量控制方面,指南中规定,中国疾控中心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对省级疾控机构实验室的质控考核,并同时提供全国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质控方案。在临床标本检测前,实验室也会对核酸提取试剂、提取仪、扩增试剂、扩增仪等组成的检测系统进行验证才会使用。


具体到大规模人群筛查时,指南明确规定,一旦出现阳性结果,应对阳性标本采用另外1-2种更为灵敏的核酸检测试剂对原始标本进行复核检测,复核阳性方可报出。


可见,核酸检测结果在技术与设备、实验室考核、复核等方面有着“三保险”。



图片

“单阳”是不是阳性?

 

单阳”究竟是不是核酸阳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和专家共识。目前大多数厂家都已针对该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主要通过复检的方案来最终确定样本的阳性与否,进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指南中也对“病例确认”做出规定:如果出现单个靶标阳性的检测结果,则需要重新采样,重新检测。当两种标本实时荧光RT-PCR同时出现单靶标阳性,或同种类型标本2次采样检测中均出现单个靶标阳性的检测结果,可判定为阳性。

 

此处,需要强调一下复检标本。若标本类型一样(筛检大多为咽拭子),最好重新采集一次检测,而不是对原标本再次检测;复检时最好的做法是采集另外一种标本,如筛检时采集咽拭子,复检时采集鼻拭子,这样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图片

造成实验室检测单基因阳性的原因有哪些?

  

单基因阳性结果的出现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核酸提取方法、核酸提取纯度、检测样本类型以及样本取样操作规范性以及实验室污染等因素有关。


1)非磁珠法提取核酸模板,核酸纯度不够,体系中成分对扩增反应有干扰,导致ORF1ab或N基因扩增异常,结果为单基因阳性。
2)磁珠法提取核酸模板,提取过程磁珠有残留,体系中成分对扩增反应有干扰,导致ORF1ab或N基因扩增异常,结果为单基因阳性。
3)扩增晚期酶活性改变引起其它核酸位点非特异性扩增而导致结果单基因阳性。
4)ORF1ab或N基因序列中扩增位点发生突变,造成扩增阴性,整个实验结果为单基因阳性。
5)核酸模板提取过程中条件剧烈,导致ORF1ab或N基因序列断裂损坏,造成扩增阴性,整个实验结果为单基因阳性。
6)因ORF1ab、N基因扩增效率不同,扩增产物中基因载量不同,故发生扩增产物痕量污染时,原始载量高的,可能出现阳性结果,反之,则为阴性结果。整结果为单基因阳性。


来源:科技日报、德安实验诊断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