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章来源于内分泌时间 ,作者王建华 临床上,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患者,其血糖忽高忽低、波动较大,但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结果却是在正常范围,我们知道该指标反映的是患者 2 ~ 3 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也就是说,即使 HbA1c 达标,患者仍有低血糖、急性高血糖、血糖波动过大等风险。 现已知道,血糖显著波动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危害甚至比持续性高血糖更为严重。因此,关于血糖监测,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要注意血糖波动范围的大小,显然这是糖化血红蛋白所难以胜任的。 随着动态血糖监测技术(CGM)的发展,TIR(Time in range,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作为血糖评估领域的一项新指标横空出世,在 2020 年更是先后被 ADA 和 CDS 推荐作为糖尿病血糖管理的评估指标。
传统的血糖监测指标中,目前最常用的是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其中「点血糖」反映的是某个时间点的血糖值,但不能反映全天血糖变化的全貌,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不能反映血糖的快速变化以及波动情况。 与这两者相比,TIR 能够精确反映患者血糖波动的情况,有效弥补「糖化血红蛋白」及「点血糖」在这方面的不足,很好地满足临床对血糖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 HbA1c 是评估血糖长期控制状况的金指标,但无法反映实时血糖以及患者每天的血糖波动情况。TIR 可以动态反映血糖波动水平,捕获高血糖及低血糖,可以很好地弥补 HbA1c 的局限性。 在实施血糖监测时,如能将 HbA1c 与 TIR 结合起来,可以使血糖监测从「量」和「质」上得到明显提升,患者血糖控制是否达标、平稳与否,一目了然。 降糖固然重要,稳糖同样重要。实现 HbA1c 与 TIR 双双达标,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延长患者的预期寿命。
TIR 是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连续(每隔 5 分钟测一次)监测血糖,统计出血糖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时间,进而得出血糖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时间及占比。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除了能够得出 TIR 的数值,还能发现无症状性「隐匿性」的高血糖和低血糖,摸清患者血糖变化规律,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决策服务。 总之,TIR 作为血糖监测的一项新指标,不仅可以全面反映患者血糖的控制水平及波动大小,还可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血糖监测指标的不足,堪称是评估血糖控制和优化血糖管理的理想之选。 来源:内分泌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