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载自检验医学网 为何新增抗原检测? 基于病毒在人体内的动力学,研究人员总结了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在我们发现具有感染性病人的效能(见下图;修改自BMJ文章;Alex Crozier et al. BMJ 2021;372:bmj.n208)。可以看到,核酸检测能够非常早期的发现感染患者,然后对患者的整个排毒周期有一个非常准确的监测。抗原检测尽管灵敏度低,没法发现潜伏期和传染期后的患者,但是其灵敏度能够覆盖整个传染期。因此,通过多次抗原检测(比如每周3次及以上)能够发现绝大多数具有传染性的病例。这样对于基层就诊、隔离观察人员或者其他有自检需求的人员,开展抗原检测都能为核酸检测提供很好的补充。 核酸检测VS抗原检测 谁更胜一筹? 我国普遍使用的“新冠核酸检测”,和上文中提及的“自我抗原检测”,是两种不同原理的病毒检测方法。 新冠病毒与其他病毒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RNA基因组和病毒基因对应的蛋白,核酸检测方法基于基因检测,而抗原检测方法则基于病毒蛋白检测。 大众熟知的核酸检测,又称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该方法先将新冠病毒的一段RNA片段逆转录成双链DNA,再通过DNA聚合酶进行扩增,将病毒基因片段不断放大,直至荧光探针能捕捉到。当扩增的病毒浓度达到临界值时,就会产生荧光信号,提示样本中存在新冠病毒。 PCR的优点,一是灵敏,即使样本中病毒量再低,多扩增几次总能得到结果;二是特异性强,样本中能测出RNA,极大概率就是存在病毒。现阶段,核酸检测仍是认可度最高的检测新冠“金标准”。此前有新闻报道“6、7次核酸后才确诊”的病例,往往并不能怪罪于核酸检测的方法,而是检验程序上出现问题。 PCR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核酸检测的操作较为复杂,需由医护人员采样。采样后,需要专业的检验人员使用专门的PCR仪进行检测,周期较长。 另一缺点则是“太过灵敏”。对于新冠康复期的人而言,很多人早就没有传染性,体内仅剩“死”病毒。但由于PCR的高灵敏度,有些极端的案例在确诊后12周仍能检测到病毒RNA。不过用这种方式来确定“是否能出院”,是相对严谨的。 抗原检测,这种检测方法直接检测病毒的蛋白,使用特异结合新冠N蛋白的抗体去抓取病毒,再通过生化反应把抓取的信号放大到能观测的程度。 抗原检测的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追求一个“快”字,相比于核酸检测的6-16h,抗原检测将出结果的时间缩短到15-30min。其次,操作过程简单,无需专门仪器,医学“小白”也能根据说明书进行居家自测。 抗原检测虽然便宜方便,但灵敏度差,覆盖病程短。抗原检测能测出“阳性”的时段,往往对应感染者传染性高的时候,一般在感染的第3-7天比较灵敏,更适合处于发病第一周的患者进行检测。 美国加州一对比性研究显示,在127份核酸阳性的样本中,只有55份是抗原阳性,意味着使用抗原检测方法检出新冠的比率仅为43.3%,有一大半会被漏检。欧盟对于进口快筛产品的一条技术标准为灵敏度超过80%,大多数抗原检测的灵敏度在50-90%之间,而“金标准”核酸检测的灵敏度高达99.9%。 哪里可以买自测试剂盒?费用如何? 从监管部门数据库查询结果和公告来看,国内目前尚没有用于自测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获批,因此,国内目前并没有可供购买的新冠自测试剂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