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
  • 异型淋巴细胞高达14%,诊断却并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本文转载自检验医学网,文章来源于检验科,作者陈吉祥 唐玉凤作者:陈吉祥 唐玉凤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检验科半月前在审核血常规报告过程中,发现一位29岁男性的结果有异常:WBC 10.41×109/L、LYM% 70.2%(图1)。如此高比例的淋巴细胞肯定是触犯复检规则的,涂片镜检发现反应性淋巴细胞(即异型淋巴细胞)占14%,于是按照惯例在备注栏中注明“涂片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占14%,建议做EB病毒检测以明确诊断”。病历资料追踪该患者的其它检查结果,发现其ALT 144.00U/L、AST 89.60U/L(图2),这也符合我们经常遇到的传单患者的酶学结果

  • 真的假的?孕前抽管血,就能降低孩子得遗传病的风险?

    本文转载自检验医学网,文章来源于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作者卓正妇产科宋天蓉前段时间三胎政策掀起了一场热议,同时明显感觉到这一届年轻人:「生」得更谨慎了。育儿成本升高让年轻一代倍感压力,生育意愿明显下降,从前许多夫妻遵循顺其自然的原则,而现在越来越多夫妻,尽可能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践行筹谋已久的生娃计划。下面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孕前遗传学筛查」,提到遗传学,不少朋友的反应可能是这样的——老一辈孕前没检查,不也好好的?不可否认,人类能在地球上超长待机这么长时间,下一代“好好的”概率,一定会比“不好

  • 新冠病毒这5大特性,让它几乎不可能被人类消灭!

    本文转载自检验医学网,文章来源于梅斯医学,作者梅斯医学撰文:fabzhang新冠病毒是“人类历史上最难对付的病毒之一”,可以说是病毒进化中的集大成者。而且从去年到今年,病毒不断变异,人们就会思考一个问题:人类有没有可能消灭新冠病毒?来源:bbc残酷的现实可以告诉大家,人类几乎不可能消灭新冠病毒,人类与病毒共存,几乎是必然的事情。且听小编告诉你5个理由。1、新冠病毒传染性强在流行病学上,基本传染数(R0)是衡量病毒传染能力的重要指标,指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

  • 家属的闹剧 ——肺癌治疗后加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真菌感染

    本文转载自检验医学蒋鹂 |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检验科武燕萍 |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前 言该案例由于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极差,导致已经明确诊断的疾病,不能按照诊疗方案进行,期间出现病情反复、加重,继发感染难控制,意识障碍,菌群失调导致真菌感染等。案例经过患者雷某,男,66岁,诊断:右肺恶性肿瘤(鳞癌,TxN3M1CIVB期),骨转移,右侧胸腔积液,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左侧腹股沟),阻塞性肺炎(右肺),II型呼吸衰竭,呼吸性酸中毒,窦性心动过速,胆囊结石,桥本氏甲状腺炎,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真菌感

  • 5岁患儿发热不退,还遇见这样一群“吹哨人”

    本文转载自检验医学作者 | 陈旭王甜甜前 言对于检验人员,夜班经常会遇见急诊疑难结果,如果我们保持敏锐的嗅觉,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任凭疾病72变化,也依然难逃我们的五指山。下面一位同事遇见的夜班案例,引起了我科工作人员广泛讨论。案例经过患儿,男,5岁,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阵发性,以夜间咳嗽为主,喉间有痰,不易咳出,伴发热,体温最高39.7℃,予退热处理后可降至正常,间隔约4小时体温复升,伴寒战,于当地卫生院行输液治疗6天(具体药物不详),期间有约30小时无发热(07.09夜间-07.10),于07.11再次

  • 南京2岁男童做核酸检测被感染!核酸检测时这些事千万别做

    本文转载自检验医学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8月1日发布的“疫情通报”中,有一位特殊的确诊病例197,该病例的年龄只有2岁,因家人排队做核酸检测期间与确诊病例接触后被感染。▎7月25日,市民在南京市建邺区兴隆街道香山路社区核酸检测点接受核酸检测取样。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01排队做核酸检测被感染据《7月31日0时至24时南京市的新增新冠肺炎疫情通报》显示,7月21日,男童随家人在禄口艳阳广场排队做核酸检测,期间家人与邻居有近距离交谈(接触确诊病例)。7月23日晚,随家人与另一邻居在家后院交谈(接触确诊病例),后居家隔离未与外人接触,

  • 我在医院见到了一堆30岁就已经糖尿病、脑梗的人......

    本文转载自检验视界网7月初,网友@林登万大人发微博提到“现在很多年轻人总觉得累、日常嗜睡,其实也有可能是血糖太高了,可能是早期糖尿病了。”他透露在他父亲住院期间,遇到很多“30上下,已经糖尿病,甚至脑梗过了的人”。微博一发出,不少网友就分享了自己或身边人的患病经历。微博上,也不乏其他网友谈及糖尿病经历。我国是糖尿病大国,2017年6月,JAMA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3)”的研究,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成人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的比率约为35.7%。更为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的发病趋于

  • 如何避免以及处理实验室污染

    本文转载自检验医学与临床PCR检测因其高灵敏度、快速、操作方便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不过正是由于它灵敏度极高,极微量的污染源都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因此,如何避免以及处理实验室污染,对PCR人来说是一门必修课。01实验室污染分类样本间交叉污染主要是在采(取)样的过程中,由于取样工具之间的交叉造成污染;或者在核酸提取的过程中,由于移液器、离心管等使用不当导致的污染。 PCR试剂的污染主要是在PCR试剂配制过程中,由于移液器、容器、阴性对照及其它试剂被核酸模板或阳性对照污染。克隆质粒的污染在实验室操作中

  • 科研动态丨CRISPR 或可治疗遗传疾病

    本文转载自定向点金 金宝基因编辑器 CRISPR擅长修复实验室培养细胞中的疾病突变。但是使用CRISPR治疗大多数患有遗传疾病的人需要清除一个巨大的障碍:将“分子剪刀”(限制性内切酶)放入体内,并让它在需要的地方切割组织中的 DNA。目前,在医学上,研究人员将一种CRISPR药物注射到患有先天性疾病的人的血液中,这种疾病会导致致命的神经疾病和心脏病。研究表明其中三个人的肝脏几乎停止了有毒蛋白质的产生。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定CRISPR疗法是否能缓解这种被称为转甲状腺淀粉样变性的疾病的症状,但今天报告的初步数据令人兴奋,它可能是一

  • 明明骨密度就可诊断疾病,为什么还要抽血检测骨代谢标志物?

    本文转载自检验医学网,文章来源于内分泌时间,作者王建华作者:王建华单位: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临床实例患者,女性,62 岁,退休前是一位小学教师。近半年多来,自觉腰背疼痛,于当地医院检查骨密度,诊断为重度骨质疏松症。规范的抗骨松药物治疗半年后。复诊时,除了检查骨密度,医生还检查了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患者问:骨密度检查就能看出骨质疏松无好转,为啥还要抽血化验呢?实际上,不仅仅是患者,一些临床医生对此也常常困惑。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骨转换标志物(也叫「 骨代谢标志物 」)。骨代谢是咋回事?人体骨骼每时每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