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
  • 厌氧培养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转载至检验星空首先,我们应当知道厌氧菌感染可能性比较高的疾病类型以及厌氧菌感染的特征性表现。厌氧菌引起的感染病主要包括封闭脓肿如肝脓肿、腹膜炎、腹腔感染、糖尿病足等感染,还可以引起血流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些感染一般不考虑厌氧菌。厌氧菌感染特征性表现1.局部有气体产生;2.发生在黏膜附近的感染;3.深部外伤,如枪伤、人或动物咬伤后的继发感染;4.分泌物有恶臭或暗红色或在紫外灯下发出红色荧光,或脓汁中有硫磺颗粒考虑放线菌感染;5.某些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6.革兰染色着色不均、形态奇特、呈明显多形性;或

  • 抗核抗体(ANA)的临床应用

    转载至检验星空1什么是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是一组针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按其核内各个分子的性能不同可将各ANA区分开来,如(一)抗DNA抗体;(二)抗组蛋白抗体;(三)抗非组蛋白抗体;(四)抗核仁抗体等。每一大类又因不同抗原特性而再分为许多亚类。因此ANA在广义上是一组各有不同临床意义的自身抗体,更确切的名称应为抗核抗体谱。ANA 主要存在于IgG,也见于IgM、IgA,甚至IgD及IgE中。2什么疾病适合抗核抗体(ANA)检测系列?(1)ANA可见于多种疾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疾病,常作为结缔组

  • 诊断肝癌就只知道AFP?NO,这项指标更加精准!

    转载自检验医学网2023-05-22 15:02发表于山东原发性肝癌(HC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隐匿,进展迅速。多数HCC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导致其5年生存率处于较低的水平。早发现、早治疗对HCC患者的预后有益[1]。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实验室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HCC,其中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等。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王雅杰教授团队的一项“血清AFP和PIVKA-II的检测对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成果发布,揭示了PIVKA-II单独或联

  • C-反应蛋白 VS 降钙素原,两项指标纷争已久,到底应该怎样选择?

    转载自检验医学网2023-05-11 15:01发表于山东以下文章来源于医学界呼吸频道,作者西瓜团子医学界呼吸频道.终于等到你!我们为专业的您提供实用、靠谱、有趣的新闻资讯和医学知识,在这里与您一起倾听呼吸的声音。投稿或合作,请联系hx@yxj.org.cn。C-反应蛋白在讲解之前,首先需强调一点,无论是普通C-反应蛋白(CRP)还是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其实都是同一物质,只是由于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方法更敏感而得名。所以本文统称为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的一员,绝对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蛋白。多年来位居感染指标

  • ALT与AST还在傻傻分不清楚?一篇教你如何辨别!

    转载自检验医学网2023-05-20 11:10发表于山东作者:肖辉辉单位:天津静海区医院前段时间的副高职称考试刚刚落幕,这次考试中转氨酶可是考的很细,现在咱们一起狠扒一番这两个调皮的指标,将他们彻底弄明白!转氨酶或称氨基转移酶,是一组催化氨基在氨基酸与α-酮酸间的转移酶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前者还称为谷丙转移酶(GPT),后者为谷草转移酶(GOT)。ASTAST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肝脏、骨骼肌和肾等,肝中70%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AST有两种同工酶AST

  • 微生物药敏检测太慢如何破局?国外专家论文提出全新解决方案

    转载自检验医学网2023-05-19 15:00发表于山东全自动微生物质谱自上市以来,已成为众多医疗机构微生物实验室的标准配置,且每年还有接近400台的微生物质谱在更多医疗机构装机。作为微生物快速鉴定的一把利器,临床鉴定速度“慢”的痛点已经被质谱所解决;但快速药敏特别是高致病病原体、高耐药病原体的快速药敏/耐药表型检测仍然面临挑战,是临床和微生物实验室的下一个探索方向。近日,意大利班比诺格苏儿科医院Gianluca Foglietta等专家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影响因子:6.064/中科院JCR分区:2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CORE”

  • 嗜碱性粒细胞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转载自检验星空嗜碱性粒细胞介绍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是由髓系干(祖)细胞分化为嗜碱性粒细胞祖细胞(CFU-B)后发育而来的,是外周血中含量较少的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有 IgE 的 Fc 受体,当与 IgE 结合后即被致敏,再受相应抗原攻击时,即引起颗粒释放反应,从而导致一系列过敏现象。形态学特征介绍胞体:圆形,10~12μm;胞浆:浆内含有大小不均,排列不规则的粗大紫黑色嗜碱颗粒;胞核:常被嗜碱颗粒遮盖,核形不清晰。临床意义1.过敏性和炎症性疾病食物、药物、吸入性过敏性反应;溃疡性结肠炎、荨麻疹、红皮病、风湿性关节炎等

  • 6种情况,BNP水平可能升高

    转载自检验星空1.年龄、性别BNP/NT-proBNP血浆水平随着成人年龄增长而升高,可能与老龄导致心脏微观结构或舒张功能改变,甚至肌肉含量减少有关,也可能是生长、分泌或降解BNP/NT-proBNP的某个环节随年龄增长而发生了某些变化。多数研究显示,正常女性BNP/NT-proBNP血浆水平高于男性,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考虑性别因素的影响。2.肾功能不全《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推荐,普通人群诊断急性心衰的NT-proBNP的界值为300ng/L,而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时应>1200ng/L。NT-proBNP主要由肾

  • 3种情况,BNP的水平可能降低

    转载自检验星空1.肥胖这似乎是肥胖者身上出现的一个不太正常的现象,但许多研究结果已经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肥胖导致BNP水平下降可能与如下机制有关:一方面,肥胖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抑制体内BNP/NT-proBNP的合成和分泌;另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可表达BNP的两种受体NPR-A和NPR-C,促进BNP的代谢。2.心包积液和限制性心包炎BNP的合成、分泌与心肌组织张力增高有关,其中心衰引起的液体潴留是导致心肌组织张力增高的主要病因。当心包存在积液或者限制性心包炎时,如同给心脏穿上了厚厚的铠甲,心肌组织扩张受限。因此,心包积液和限制

  • 建议收藏 |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转载自检验星空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血清总蛋白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血清白蛋白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