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
  • 如此详细的解读,带你破译“甲功”报告的密码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许多健康体检套餐中,甲状腺功能测定也被列入其中。面对甲功化验单上那些高高低低的箭头,不光病人是一头雾水,就连一些非专科医生解读起来也有难度。那么,化验单上各项指标的高低各有什么含义?应该如何结合患者病史合理解读呢?一、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清甲状腺激素包括TT3、TT4 、FT3、FT4。甲状腺激素(TH)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它包括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其中,T4全部是由甲状腺分泌,T3仅20%来自甲状腺,其余80%是由T4在外周组织中脱碘转化而来。T3和T

  • 男子每天服用维生素,半个月后肝衰竭!这些人,只会越补越差…

    作者:李雪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头晕、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肌肉痉挛、免疫力低下、情绪异常……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身体缺乏维生素的“报警”信号!此前,杭州的陈先生为提高免疫力选择服用复合维生素,吃了一周后没有明显效果,于是决定加大剂量,从原来的1天1颗,改为1天8颗,结果半个月后被查出患上药物性肝炎,严重到肝衰竭的程度!为啥维生素吃多了会导致肝衰竭?哪些人不适合吃维生素片?今天一次说清楚!什么是维生素?我们人体要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中,就包含有维生素。维生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

  • 成人肾小球巨大稀少症8例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特点

    作者:李阳 周绪杰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肾小球巨大稀少症(oligomeganephronia, OMN),又称为肾单位巨大稀少症、寡而大肾发育不全(Oligomeganephronic renal hypoplasia),是先天性肾发育不全(renal hypoplasia)的常见类型之一[1]。OMN的组织学特点为肾单位数量的减少,以及肾小球代偿性增大,患者通常在幼年出现无明显原因的肾功能减退,并通过肾穿刺活检确诊[2]。既往研究提示该病多为儿童期发病[3],但近年来国外陆续报道了成年起病的OMN病例[4-8],而国内却鲜有报道。OMN病因尚不明确,传统观点认为其由先天性因素所致(

  • 痛风,为什么会让这么多的年轻人饱受折磨?

    作者:天津市泰达医院 李青这是一位高三学生的双手,右手痛风石,现在手痛的已经无法握笔。这位学生19岁,身高176cm,体重105kg,体重指数32.93,已经很胖了。他15岁首发痛风,当时血尿酸850μmol/L,此后经常发作。我问他每年发作多少次,他说太多了,已经记不清。17岁开始出现痛风石,今年初右中指石头还做了手术切除。痛风石是最严重的痛风。发现痛风石后他开始严格饮食控制,但无济于事,服用非布司他治疗,血尿酸也仅仅降了100μmol/L。他不但有痛风,而且血压也高,就诊时测血压145/102mmHg。他15岁就发生痛风,17岁出现痛风石,是不

  • 这项常规检查,堪称女性生殖内分泌健康的“晴雨表”

    性激素六项是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常规检查,女性出现月经周期紊乱、闭经、不孕、生殖道异常出血、妇科相关肿瘤等情况时,需要常规检查性激素六项。这项检查是每一位生育期女性生殖内分泌健康“晴雨表”,然而关于这张“晴雨表”,不仅大部分患者了解得不透彻,就连我们的非专科医生也往往是一知半解。这项检查应该什么时候检查,该怎么做,检查有什么注意事项,高高低低的检查结果究竟代表什么临床意义?看似简单的化验其实很不简单……一性激素六项检查的内容表1 性激素六项具体分泌部位和常用单位换算二检查性激素常识为避免食物中可能存在

  • 风湿四项:ASO、RF、CRP、CCP的临床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CCP。1、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临床意义:增高:风湿热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用于检测风湿病是否在活动期的试验,期间60%~80%可增高。抗“O”增高只能说患者近期曾感染溶血性链球菌,但不一定会患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

  • 血常规常见干扰因素及处理方式

    血细胞分析仪是临床检验最常用的仪器之一。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为临床提供了更多具有临床价值的参数,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受到一些异常因素的干扰。在此主要讨论血细胞分析过程中标本自身的干扰因素及纠正措施,以确保我们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常见的干扰因素如下。1.受干扰常见因素1.1 冷凝标本:冷凝集素病是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其特点是在较低的温度下,某些疾病患者自身的红细胞与这种抗体发生凝集。血液冷凝集对红细胞计数及其各项参数的检测都

  • SAA--判断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的优质指标

    病毒是引发人类多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元凶,其危害性极大、影响面甚广。在目前的主要流行性传染病中,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占据一半以上。病毒感染可以导致心肌炎,引发肺炎和风湿类疾病,如果误将病毒感染当成细菌感染,将导致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病毒、细菌感染的治疗及用药完全不同,通常针对细菌感染,常见的为抗生素治疗;而针对病毒感染,多数病毒性疾病均能自愈,少数严重感染者需要一些抗病毒药物。所以患者需要先判别好感染类型后再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加剧病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参考范围是<10 mg/L,其最核心的临床价

  • 动态观察穗蛋白揭示了COVID-19治疗的主要靶标

    图片来源:Sikora M,PLoS Comput Biol,2021年这张引人注目的照片显示了冠以SARS-CoV-2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SARS-CoV-2是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这种高度灵活的蛋白质在感染之前在对接人类细胞的过程中,已经在这里沉淀成许多可能的构象之一。但是,此幅图片并未在画布上进行绘制。它是在计算机屏幕上根据作用中的刺突蛋白进行复杂的三维模拟而产生的。其目的是在原子水平上准确地绘制其许多变形动作,以期发现可利用的结构性漏洞来抵御病毒。例如,注意许多链状结构(绿色)装饰着蛋白质的表面(白色)。它们是被称为聚糖的糖分子,被

  • 数字PCR在COVID-19疫情中的应用

    作者:樊东东1 陈芊如1 王楠1 苏世圣1 彭衍科1 王芳2 刘宝霞2 王博2 白宇2 卢临萍2 祝令香2 杨文军2 郭永1单位:1.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2.北京新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摘要】2019年12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该病毒具备极高的传染性和隐匿性,这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迄今已经有约1.5亿人被感染,超过300万人丧失生命。在疫情防控、感染确诊和临床治疗中,以PCR为代表的分子诊断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疫情初筛阶段,更是发挥了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作用。在PCR领域,数字PCR(dPCR)是一种新兴的PCR检测技术,具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